同鄉會會史

📖 高雄市澎湖同鄉會會史

早期高雄與澎湖人渡海

九十年前的高雄稱為「打狗」,當時除了苓雅寮、三塊厝、旗后等少數聚落外,大部分仍是一片海灘與鹽埕。最熱鬧的地方在旗津,「打狗支廳」設於哨船頭,居民多往旗后休閒娛樂。

澎湖人最早渡海定居高雄的,是首屆澎湖廳民會會長陳光燦之父 陳溪泰 及其親屬,落腳旗后平和町。其後陸續有大嶼、八罩的居民來往,載牲畜換購糧食雜物。民國初年,高雄築港、鋪設鐵道、開闢市區、創立水泥廠,急需大量技工與勞工,澎湖人紛紛來此參與建設。

然而,當時本地人對澎湖人態度惡劣,常有辱罵與衝突,甚至導致警所事件,澎湖人屢受誤解與打擊。


澎湖廳民會的成立

在這種艱困情勢下,民國16年(1927年)9月16日,漢學者 林介仁 籌組澎湖廳民會,首任會長為 陳光燦。這是澎湖人在高雄的第一個正式組織,象徵團結自衛的開始。

不久之後,眾人發起建館計畫,於民國18年(1929年)在鹽埕瀨南街落成會館。


二戰與光復後的重建

民國26年中日戰爭爆發,廳民會活動停頓。至民國34年(1945年)臺灣光復後再度復興,並於 民國35年改稱「高雄市澎湖同鄉會」。首任理事長為 陳玉波

因戰亂會館受損,靠同鄉自組獅陣表演募款才得以修繕。當時會務經費拮据,理事長常須兼辦事員與差役,仍努力維持運作。


歷屆會務發展

  • 二二八事件(1947年):同鄉會會館一度遭佔用,理事長與幹部險遭不測。

  • 第三屆起(1951年後):決議改建會館為「金城戲院」,建立經濟基礎,收租以支撐會務,逐步發展獎學金、救濟與福利事務。

  • 1950–1960年代:連續數任理事長(陳玉波、陳萬主等)推動會員福利、敬老會、義診、教育補助等。

  • 1970年代:購置土地、擴建會館、設立中正會館,形成同鄉會長遠的資產基礎。

  • 1980年代:引進電腦會務管理,建立「區域委員制」,並設國營事業澎籍員工聯誼會。

  • 1990年代:積極反對台電於東吉島設置核廢場,號召全台澎湖人共同聲援,最終成功阻止計畫。

  • 2000年代:舉辦全國澎湖同鄉會聯誼大會,並推動成立「台灣澎湖同鄉總會」。


縣市合併後的發展

  • 1999年:高雄縣市合併籌備。

  • 2000年(民國89–90年):第12屆理事長莊金福,完成高雄縣市澎湖同鄉會整合。

  • 2015年(民國104年):高雄縣市合併第一屆理事長莊吉雄。

  • 2019年(民國108年):第二屆理事長莊吉雄。

  • 2023年(民國112年):第三屆理事長莊敏治。


✨ 總結

高雄市澎湖同鄉會自 1927年成立至今逾90年,歷經戰爭、動盪與重建,一直是旅高澎湖人的 精神堡壘。會務涵蓋:

  • 團結聯誼

  • 教育獎學金

  • 社會救助

  • 文化活動

  • 公益服務

它不僅見證澎湖人在高雄的奮鬥史,更是連結鄉親情感、凝聚力量的重要平台。